中新網3月21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道,種族刻板印象一直是流行文化中的原罪,而且事實證明這很難擺脫。
  據波士頓環球網(Boston Globe)報道,上周在紐頓北高中(Newton North High School)鬧得沸沸揚揚的舞臺劇《摩登米莉》(ThoroughlyModern Millie)便是很好的例子。該劇刻畫了3個角色,其中兩人是中國人,還有一個裝扮稱中國人,他們綁架了一名年輕女性然後逼迫她賣淫。最後該劇的導演不得不向華裔社區道歉,平息眾怒。
  此類事情在劇場時有發生,特別是傳統劇碰上多元化的今天。這些舞臺劇錶面上看很適合高中生,但也使少數族裔的負面形象在這些學生心中刻下烙印。
  文化不敏感的情況不僅限於高中,就算歷史悠久的大劇團有時也會疏忽。去年11月,《聖誕故事:音樂劇》(A Christmas Story: The Musical)在全美巡演,當到達CitiWang劇院時,一名亞裔服務生角色的名字被叫錯。
  在今年年初曼哈頓道爾頓學院(Dalton School)的舞臺劇引發爭議後,劇本作者迪克·斯坎倫(Dick Scanlan)稱,“一些藝術家做出了自己的政治選擇,刻畫亞裔刻板印象,然後擊碎它們。”
  紐頓北高中的事情也反映了一個更為普遍的問題:舞臺或電影電視劇中很少出現真正的亞裔形象,而在各種劇中出現的亞裔形象跟這個快速增長的族裔根本不沾邊。
  因此,亞裔觀眾反對《摩登米莉》中的華人形象也就不足為奇了。更多時候,他們必須選擇,到底是要選擇一直“被視而不見”還是被迫接受負面形象。
  從實際的源頭分析,戲劇文學,尤其是在高中舞臺上表演的劇本,已經過時,未能跟得上種族多元化的發展。
  令人欣慰的是,亞裔演員開始接觸正面形象。在惠洛克家庭劇院(Wheelock FamilyTheatre)最近登臺的《髮膠星夢》(Hairspray)種,亞裔演員詹娜·李·斯科特(Jenna Lea Scott)出演了主角。這一角色通常有白人演員扮演,這次是一個很好展現非白人演員的機會。
  “這是個機會證明你並非只是你的族裔,”斯科特稱,“一些需要亞裔演員的舞臺劇可能會找我,但是通常讓我出演刻板印象。“
  這是一直深深困擾亞裔演員的事實。2012年,亞裔演員聯盟(Asian American Performers Action Coalition)公佈調查報告稱,2007至2011演出季中,百老匯和其他舞臺劇僅有2%的角色給了亞裔演員。
  至於紐頓北高中的爭議,人們應該記住高中舞臺往往是學生對劇場的初體驗,也是塑造未來劇場觀眾的地方。斯科特稱,“劇場的世界發生改變,能促使越來越多的劇作新人開始創造多元化角色。”
  斯科特稱,“我追求演藝事業,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看看舞臺上的自己。”這是血多少數族裔的願望,他們渴望被關註,渴望在舞臺和屏幕上看到最真實而全面的自己。這個要求並不高。(馬柯斯)  (原標題:美舞臺劇醜化華裔現象突出 亞裔盼看到真實的自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b30jbiul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