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一起詐騙案主犯王復明的被害人之一苗某便供述稱,2011年11月底,他經別人介紹認識了王復明,但究竟其所提到的這個部門是否存在及主要分管哪些領域,苗某並不清楚。另外一位被害人北京某處一處長也供述稱,只聽說是中央幹部,權力大,才對其加以信任。此外,也可輕易吸引到利益需求者,為此,有人肯長期為“假官”免費買單各種費用。(7月6日《南方都市報》)
  縱觀全國“假官吃香”的案例,在讓人們忍俊不禁的同時,更是覺得匪夷所思,從中央幹部到地方權力部門工作人員,騙子的“身份級別”不斷變換;從涉案金額幾萬元直至上百萬元,騙子們創造的“最高紀錄”被不斷刷新。並且,這些騙子的身份不僅要“高大上”,還要“神秘”,多選擇冒充軍區及國家安全部門有關的幹部,其中一宗案件,一名供述人更出資500萬元供“假官”投資使用。那麼,假官們大搖大擺屢屢得手究竟有何“制勝法寶”?
  “人情”思想為詐騙提供了滋生的土壤。中國是人情大國,歷來註重“禮尚往來”,本來是表達感情的“你來我往”,在如今的社會卻慢慢演變成了“找門路”“拉關係”,在官場,如此不正之風表現更甚,由於想著“上面有人好辦事”,有幸結識了這樣的大官,為了以後辦事情方便,受害人自然是掏心掏肺掏腰包,在交往的過程中,他也許也會心生懷疑,但是內心深處卻抱著僥幸心理,自欺欺人地渴望他是“真官”,正是利用了這樣的心理,假官們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得手。
  “官本位”認識讓詐騙有了可乘之機。有些假官,大搖大擺出現在各種高檔場所,甚至於黨政機關內,大家都覺得當官的就該大搖大擺,就該頤指氣使,所以,看見了假官們的“大派頭”就以為他是“真官威”;再者,民不與官鬥,誰會冒著得罪大領導的風險去探究這個官員的真假呢?稍不留神,落得個“吃不了兜著走”的下場就得不償失了。
  個別“真官員”作風不正助長了歪風。也許正是由於久居官場,深諳官場的“暗箱操作”“禮尚往來”,所以,真官們對如此“拉關係”“走後門”早已習以為常,甚至常常也打著自己的“如意算盤”,也想“搭便車”“走捷徑”,更有甚者,上了當受了騙也只得“忍氣吞聲”,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也是見不得光的,何必弄得個“魚死網破”呢?如此更讓“假官”們如魚得水,愈發猖獗。
  其實,騙子們本事一般,行騙的手法也不高明,無非抓住了“圖方便”“走便道”的心理,但是“一個巴掌拍不響”,倘若受害人能保持高度的警惕,通過自己努力換取回報,假官們又怎能屢屢得手呢?竊以為,商品能造假,幹部也能有假,確實令人深思,假官要清除,而人們的認識更要進一步提高,並不斷完善相關監管、懲處機制,不給假官演戲的舞臺。
  文/晟達者  (原標題:假官屢屢得手,究竟有何“制勝法寶”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b30jbiul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